1934年3月,随着第一批BT-7快速装甲机兵的入役,苏联国防委员会便立即下达了开发下一代新式机甲的指令。
哈尔科夫“火车头厂”受命进行相关开发工作,总设计师柯锡金在当年年末便向委员会递交了第一个木制模型,然后于36年中旬造出第一台样机,也就是赵舰眼前这台代号“A-20”的妹子型机甲。
本着对这台心血之作的严格要求,柯锡金自然不满足于只在国内的试验场做普通测试,因此特意申请将样机带到战场进行实战检验,而他本人也跟着来到了西班牙。
值得一提的是,苏联人出于安全考虑,在运输船的选择上,很无奈的PASS掉了西班牙和自己的货船,选择了赵舰的船队!
A-20在设计之初,是以开发惨遭“腰斩”的BT-1S机甲为基础改进升级而来,而BT-1S在某种意义上则可以看做是BT兽型系列的“直立行走版”,拥有“人、兽”两种行走模式。柯锡金以此为基础,融入了自己的设计理念。
柯锡金始终认为,使用“避弹外形”要比单纯的增加装甲厚度更合适。因为增加装甲厚度势必会造成重量增加,导致机甲的速度降低,而避弹外形则可以通过调整装甲的形状和角度,在不增加多少重量的前提下,提升机甲的防御力。
因此A-20虽然比BT-7要稍微慢一些,但也有65公里的最大时速。
别看A-20的主装甲板厚度只有20毫米,似乎比13毫米的BT-5和15毫米的T-26强不哪去,但其胸部装甲的32度倾斜角使其具有了等效于40毫米的防御能力。
这个厚度已经超出了德制PAK35型战防炮在100米距离上的最大穿深35毫米,只要别让对方找到垂直攻击的机会,A-20的防御在当下的陆地战场上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!
而除了座舱前的主装甲,A-20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尽可能做的有棱有角,跟其他国家那些要么四四方方、要么圆圆滚滚的货色形成鲜明对比。整台机甲的外形乍一看有点丑,但细看却能品味出一股独特的俄式暴力美学。
“啧啧。可惜只有一台,不然这陆地战可就要够那些德国佬受的了。”
赵舰知道在此时的战场上,如果抛开整个体系和战术不谈,单纯比较装甲机兵的性能而言,共和军一方的苏系机甲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。德国人的I号、II号和意大利人的菲亚特3000光是对上T-26和BT-5就已经非常吃力,更不要说这台A-20了。
不过这种对比就是五十步笑百步,因为在实际战斗中。双方机甲的表现都很糟。
共和军开始反攻后,双方的装甲部队均有投入战斗,但死相却各种凄惨!薄皮大馅的苏系机甲经常被战防炮吊打,而德意两国的玩意儿更是连莫洛托夫燃烧瓶都敌不过,化身FFF团的国际纵队在战场上是见一个烧一个。
双方这样你来我往的互送“人头”,一度让西班牙国共两军的指挥官对这些外国机甲部队非常的不信任。但德国人是来试验新战术的。所以他们不在乎,而苏联人更是从来都不把阵亡数字当做是可以在乎的问题!
站在这台机甲面前,赵舰是越看越喜欢,他喜欢这台机甲并不是因为它有一对尖锐的“巨(喵)乳”,而是其所展示出的优秀设计理念。这时一个咳咳嗽嗽的老头走了过来,站到赵舰身边,用汉语向他搭起话来。
“孩子。你觉得这台机甲怎么样?”
“很棒!至少在这个战场上,一对一它已经是无敌的了!不过……”
“不过什么?”
“不过这场战争决定胜负的终究不会是陆军。”
网址已经更换, 最新网址是:yzwhub.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,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,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,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
目前上了广告, 理解下,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,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,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