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9(1 / 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好茶具相配。

“茶具”一词汉代已经出现,到了晋代,被称之为茶器。

唐代及以前多是饼茶,所以茶具与近代不同。

宋代开始使用茶盏。明代饮茶推崇白瓷,器型小而精巧,中期以后又出现了用瓷壶和紫砂壶的风尚。清代则风行彩瓷、福州漆器等。

陶器推崇紫砂,可塑性、透气性、保温性都绝佳,而且经久耐用。北宋初期紫砂已经崛起,到了明代则大为流行。

瓷质茶具则分青瓷、白瓷、黑瓷和彩瓷。

青瓷以越窑为尊,陆羽称赞越窑茶具“宜于茶”。

白瓷兼具陶和瓷的特点,釉面洁白精致,最能反映出茶汤的色泽,适合冲泡各类茶叶。

黑瓷始于晚唐,鼎盛于宋代,主要是宋代流行斗茶,为黑瓷茶具崛起创造了条件。

斗茶也称茗战,决定胜负的标准有两条:一是汤色,二是汤花。

所谓“汤色”就是指茶汤的颜色,以纯白色为最上。

所谓“汤花”是指茶汤倒进茶盏之中在表面泛起的泡沫,讲究匀称,汤花散尽之后,水痕出现越晚越好。

要想在斗茶中获胜,就必须把茶末研磨得非常细腻,同时在注水点汤的时候,力道要把握好,不温不火。

汤花出现后久久不散,而且紧紧咬住茶盏的边缘但绝不流溢,这就叫做“咬盏”,是最佳效果。

彩瓷绚丽多姿、釉色润厚,以青花瓷最为引人注目。

不过这些讲究都是有钱有闲之人才能玩得起的,像肖三爷连教主这种苦孩子出身,以前能喝上一文钱一碗的大碗茶就算享受,更多时候都是井边喝口凉水就算饱了。

虽然后来日子好了,可跟那些从小锦衣玉食的人相比,这喝茶的讲究可就是椰子掉水里“不懂不懂”了。

最新通知

网址已经更换, 最新网址是:yzwhub.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,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,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,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

目前上了广告, 理解下,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,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,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