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61(1 / 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王妩的心里不由也跟着好奇起来,想要听一听这又有鱼又有熊掌的两全之计。

郭嘉的脸被曹操的身形挡了大半,王妩看不清他的表情,只听到他沉默了一会儿,却没有直接回答曹操的话,反而缓缓提了个建议:“既然主公疑嘉疲懒,不如这样,你我各执一竹片,提笔写下心中之计,再对照参看,如何?”

王妩在箱中一滞。这摆明了是不想让她听到!

莫非又是和赵云有关?

想到赵云,王妩不禁又有些焦躁。心里隐隐约约只觉得有种不踏实的感觉,好像有什么很要紧的事情,近在眼前,她却怎么也想不到。

这种仿若一瞬间置身于迷雾之中的感觉令王妩莫名地紧张起来。轻轻地伸出一根手指头,顶了顶挡在眼前的被角,想看得更远一些。

然而木案的角度却被曹操的背脊完全挡住,除非曹操将那竹片举过头顶,或者举到肩膀上,她什么也看不见。

就在王妩泄气气恼之时,郭嘉已经拆开一卷竹简,分了一片竹片给曹操,施施然站起身来,伸手一引,示意将木案让给他书写。自己则一手执竹,一手执笔,手腕轻转,稳稳地腾空落笔。

也不知赵云会不会撞入公孙瓒手中?

王妩隔着被角恨恨地朝郭嘉的方向瞪了一眼,也不知是不是箱子里的空气开始慢慢浑浊的关系,外面的谈话声一断,她竟有些发困,一个呵欠隐隐就要从喉咙口冒了上来。她赶紧轻轻举手按住嘴,强自将那个呵欠压了下去,憋得鼻酸颚酸,满目的泪意。

突然,只听到“啪”的一声轻响,似有什么东西向她飞过来,敲在箱子外侧,又滑落下去,吓得王妩一个激灵,赶紧打起精神来。

却见一片两指宽的竹片正落在她眼前的矮榻上,恰恰墨迹一面朝上。

王妩微微一愣,却见曹操探出身子又取了一片竹片重新写过。

想曹操方才侃侃而谈,原来和郭嘉争辩,就连曹操也难免心中没底,竟连写几个字都能写错了……

不过这古代的字……王妩现在虽然已经不像初来时一看到繁体竖排就头昏眼花,静下心来,还能捧着竹简慢慢地看上一些。可到底是习惯了简体字的现代人,她不由抿了抿唇,顿时觉得写错字的曹操亲切起来。

但在她看清楚那竹片上写错的字时,却猛地瞪大了眼睛。

若非一只手方才要打呵欠时还按着嘴,一声惊呼就在舌尖,险险脱口而出。

那竹片上有两个字——“龙困”,第三个字却只有个三点水,不知道是什么字。字迹草草,墨痕未干,也看不出横平竖直来。

可那个“龙”字,一横两瞥一弯钩,草则草矣,赫然是明明白白的简体字!

虚虚停留在嘴边的手不自觉地用力,王妩紧紧捂着自己的嘴,好像只有这样,才能阻止舌尖的那一声惊叫溢出来。又好像手只要稍稍一放松,胸口正剧烈跳动的心脏就会直接从口中蹦出来。

她猛然想起了刚才那种不踏实的感觉。

有些事,其实她很久以前就已经想到了。只不过,她的历史实在糟糕,对于这一段的时期的认识,更是停留在那一本远比正史出名的演义话本上。这些出乎意料的事,自然而然地也就被她归咎于演义与正史的差异,亦或是受了那荡气回肠的电视剧误导所致。没有想通,就只当是原先记错了,便放在一边,不再细想。

这些事情现在在这一瞬间如电影回放一般统统串连起来。

为何赵云默默无闻时就有程昱来挖墙脚?为何磐水大战之前,程昱又出现在信都城内?为何曹操会向公孙瓒主动递出橄榄枝?为何曹操会让郭嘉借机将青釭剑赠予赵云?为何历史上愈渐强大的袁绍会在两家联手下衰颓得一蹶不振,丝毫不见官渡之战的霸气兵力……

她亲身横跨千年的历史,几番阴差阳错。她一直以为一切都始自于初来的那一个晚上。

若非是她,赵云将公孙妩救出黄巾军,公孙妩这个古代的闺阁女子,就算和她一样听到了程昱和赵云的谈话,也定不会像她一样主动破坏程昱的挖墙脚大计。那赵云也就不会因为担心程昱引了人来,暴露了她的身份而连夜赶路。也就不会在甘陵遇到姚奉之子,不会获悉袁绍在磐水的部署,不会赢得陈匡之助,一切的一切,都会有所不同。

王妩一直以来,都觉得是她的突然出现才打乱了历史的节奏。却从来没想过,历史的节奏,早在她到来之前,就已不复原样!

她从来没想过,既然她能横跨千年,成为这个时代的异数,那为何别人不能?她更没有想到,另一个异数,竟然会是曹操!

他乡遇故知。

然而王妩却心底发寒,没有半点喜悦。几次面临刀兵,生死凶险都不及她此刻心里的恐惧。

这个曹操既然知道四处遣人招揽人才,知道如何打压袁绍,知道先与公孙瓒结盟,再反攻其不备……显然他不但对历史的熟悉程度远胜于她这个半吊子,这种熟悉,更是如同一枚最甜的诱饵,将男人的野心,壮志,征服欲统统引了出来。

王妩并非不能理解这种野心。

最新通知

网址已经更换, 最新网址是:yzwhub.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,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,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,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

目前上了广告, 理解下,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,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,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