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26(1 / 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张仲景是带了一分好心的悠闲,隔了木窗,李睦则是声嘶力竭地不耐烦。

惊动了李睦,周瑜英武俊朗的眉眼仿佛挂了一层寒霜,全然不见往日谦和的笑容:“将人带到城西驿馆安顿。”

城西原是蔡氏宗族的主宅,曹军退后,蔡瑁作为蔡氏的家主降曹之后带走了一半蔡氏族人一同退往北地,剩余的蔡氏族人则投了江东军,因主宅之中有城内最开阔的马场,故而将这占地将近半座城池的主宅让了出来,给周瑜用作驻兵之地。

而原来的城西驿馆,虽然还叫驿馆,却已因此变成了看押城内细作之所,外有往来军队巡逻,金戈铿锵,昼夜不息。

周瑜令人将刘备来使待到城西驿馆,显然就是不想再让此人回去了。

李睦的身体底子好,再加上她到了这个时代之后因某位亲戚每次探访都气势汹汹,一贯都很注意冷暖调养,哪怕是行军途中也尽量不碰寒食生水。而荀彧的那一味香料也颇有调养女子气血之效,故而从天亮开始折腾了一天,晚霞漫天的时分,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就从房中传了出来。

周郎得子的消息在平静了一年多的荆襄之地激起又一阵热闹。乡绅世族,豪门官员,无论是平日里有来往的,还是不相熟的,甚至呛声不和的,都纷纷登门道喜,贺礼如流水一般——李睦一概来者不拒。

周瑜陪着她一同逗儿子,一面依照她的意思笑吟吟地执笔,将这些贺礼一一作录成表记下来。

一室墨香和乳香交融在一起,小娃娃抓着李睦的手指咿咿呀呀的叫嚷,一派馨静。

“不用写何人送来的,只需记何物就好。”李睦戳了戳儿子肉鼓鼓的脸颊,小家伙一双眼睛乌亮,隽秀的五官很有几分周瑜的影子,只这肉鼓鼓的包子脸,动不动就嘟了嘴,也不知随了谁。但一眼看去,周瑜若是哪天发福了的模样,李睦倒是可以想象得出来了。

周瑜笔锋一顿,手腕轻提,却是不解:“不写何人所送,他日回礼,若是回重了岂不失礼?”

李睦终于从儿子身上抬起眼来看他,却是一脸“你怎么变那么蠢”的嫌弃神色:“你添了儿子,曹操能没表示?刘备能不送礼?还有益州刘璋,估摸着就指着这小子能拖慢你进兵的速度,岂能无厚礼送来?这还不够你出回礼?”

李睦一手还被儿子抓了指头,另一只手已经开始板着手指算能从这些人那里收到多少贺礼,口中却已然叨念着这些贺礼直接换算为军需钱粮,给儿子将来打造一支周家军了。

周瑜先是一愣,看着她一副片财不漏的计较模样,突然就想起昔日初到寻阳时,她脱口而出的一句“若为妇,定算尽家中钱粮,叫他手无余财,做个穷酸将军”的戏言来。

穷酸将军朗声大笑,将笔一抛,起身就把儿子抱起来。

小家伙正在研究李睦手指指腹的纹路,一下子身体就腾空而起,手上的研究对象又突然被人拽走,不由哇地一声就哭起来。

“哎……”李睦下意识就伸手去拦,然而哪里比得上周瑜的身手。手才伸出来,周瑜已然将儿子放到了小榻上,堪堪回身,将她的手一握,一牵,顺势也就蹭到榻上,将李睦的下半句话都堵了回去。

唇齿交缠,一点一点厮磨,一处一处轻尝。自有了这小家伙之后,两人并非没有擦枪走火之时,但都像是偷鲜的猫一般,偷得飞快,吃得飞快。

思及往昔,周瑜心绪起伏,几欲仰天长笑,愈发庆幸此生竟能遇见这么个豁达聪灵的女子。

从寿春初见起,胆量决断,才学见识,甚至谋划手段,战略定策,李睦的身上有太多令他讶然惊叹之处。原以为那都是太史慈平素里流露出来的主张,然而迎亲当日,他无意间提及放袁术归青州之事,太史慈竟是满面钦佩诚挚地回了一句“公瑾远见,非吾能及。”

李睦当日却言袁氏内争乃是太史慈之计!

那一瞬间,他才突然察觉李睦的“左右栽赃”之举。而若是往日她所言的太史慈之计都是她自己的主张,就算太史慈自小将她当做男儿培养,且不论军械之造,开盐之举。光是袁氏之决,应对刘备,拖战曹操,这些布局之中透出的远见卓识,又岂是寻常人所能及?

但他却不愿再深究下去。

那一场似真似幻的梦境,诸如孙策之丧,曹军南下,虽然都成了真,但又变了一副模样。究竟是天降警示还是徒生臆想,周瑜也不愿再细想。

他只知寿春多了一场大雨,多了个女扮男装的少女,盗了传国玉玺,闯进了他的房中,也闯进了他的心里。

怀中的女子呼吸渐乱,手臂绕在他颈后微微用力,手指自他发间穿过,黑发披散,一如他心中缠绵情意,将原来并没有交集的两个人牢牢束在一起。

☆、第一百四十六章

孩子的名字是周瑜一早就想好的,李睦也不知他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琢磨这事儿的,总之在鱼梁洲,周瑜就拿树枝在地上划了个旭字,取其始旦新出,自初新起之意,甚至连二十年后再取的字都一起想好了。

而自有了周旭起,李睦就过上了时不时旧伤复发的生活。来将来使,如要会面商谈就都以病容不便会客之名挂席隔屏,孙绍则坐在一边听,偶尔插上两句话。

以至于到了周旭出生后,李睦的身材不适合再直接穿男装,她嫌缠布裹胸麻烦又不舒服,就干脆长久称病,以徐庶为长史,征庞统为南郡郡丞,佐孙绍暂代州事。除非春耕秋收,点兵出将等重大场合,孙权这个身份,渐渐淡出人前。

而与此同时,她又在鹿门山外辟了一处院落,以鹿门为名,设立了一座书院。

这个时代还没有完整教育体系,在察举制下,除了举孝廉的途径差别外,世家出身与寒门子弟最大的不同,就是世族子弟自出生起就能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。且不提族中长辈的启蒙,这个时代的书册就是竹简成卷,藏以收之,代代而传,寒门子弟就算有心向学,家中藏书的资源也不能与经过世代积累的世族豪门所比。

最新通知

网址已经更换, 最新网址是:yzwhub.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,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,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,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

目前上了广告, 理解下,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,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,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