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2章 亲徒弟啊(1 / 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武云昭安排大能分享经验一事,是心血来潮,也是有长远考虑的。</p>

这事情好处多多。</p>

第一,扭转并树立司空图的形象,提高司空图的声望;</p>

与魔道有染,绝对是司空图这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的,会被时不时翻出来,被拿来攻击他人品的一点。</p>

诚然,司空图虽然与魔道有交情,但本身不是大奸大恶之人。</p>

但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。</p>

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式是多接触。</p>

除了身边人和其他有机会接触司空图的人,本界中的其他修士只能通过传言在心中描绘司空图的形象。</p>

传言喜人。</p>

司空图就是好人的形象。</p>

传言骇人。</p>

司空图就是恶人的形象。</p>

传言中,一个与问月这样的魔头头头有交往的人如何让旁人相信他是好的呢。</p>

更何况,这传言中所述都是事实。</p>

司空图本身修为高。</p>

碍于他的修为,晚辈自然不敢当着面对他说三道四。</p>

然而,私底下,窃窃私语的人绝对少不了。</p>

只靠震慑,是不能让司空图在修士之间的形象改变的。</p>

只有真切地体会到司空图的人品、性情,修士们才会选择去相信司空图。</p>

修士一生为了飞升拼搏,生怕有人超过自己。</p>

这样心理的普遍存在令修士这个群体整体表现自私自利的性情。</p>

除了师徒之间,很少会有人将自己的心得拿出来去他人分享。</p>

更多的人,在修行的过程中,是靠着自己慢慢摸索,磕磕绊绊前行的。</p>

这也是修士容易陨落的重要原因之一。</p>

安排司空图传授经验,这是给其他修士最真切的好处,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扫清修行路上的荆棘。</p>

司空图的点拨或许能让一个修士成功避过不该陷入的困局,从此豁然开朗,道途通顺。</p>

虽然俗,但吃人嘴短,拿人手短,是在理的。</p>

得了好处的修士们,即使一时不能完全认可司空图,却也不能不顾这一份授业之情对司空图怀抱怨恨。</p>

慢慢的,随着时间推移,随着接触增多,真的司空图就会展现在人前。</p>

司空图将不会因为与魔道有染这一点而被抹杀全部。</p>

第二,安排大能传授经验,能吸引其他修士聚集,进而,让本地成为修士来来往往的热闹地。</p>

修士多了,关顾火凤商行的客人就会多了。</p>

这是武云昭希望的。</p>

第三,广结善缘,发展人脉。</p>

一方面,直接来听讲的修士会对安排讲说的人抱有感恩之情。</p>

今日种下的小小善因,在未来,会结出不同的善果。</p>

另一方面,武云昭不会只让司空图一个人做这事,她还会邀请其他人一起来做这件事情。</p>

英羽门因为前事,在本界中是孤立的。</p>

它本身处在正道,与魔道不容。</p>

后来,它又跟魔道不清不楚,与正道不容。</p>

地位是十分尴尬的。</p>

目前,英羽门还能东山再起,主要的原因在于门中的能人太多,太强,如果没有这个因素,落在这种处境的其他任何一个门派,在短时间内,不需要考虑起来的事情。甚至可以这样讲,可以直接宣判他们的死刑,没有起来的一天。</p>

正如司空图在最初打算的那样,解散门派是最好的,保全所有人的方式。</p>

英羽门需要做的,除了继续巩固自己的发展之外,就是要改善原有的人脉关系以及发展新的人脉关系。</p>

改善原有人脉关系这一部分是很困难的,近乎不可能。</p>

不是因为司空图跟魔道有牵扯,而是因为武云昭当时用渡仙镜带走了太多的人。</p>

虽然说明缘由的话,有一些人会理解,也可能会开心,但那要建立在他们的弟子平安归来的前提下,反之,如果他们的弟子不能平安归来,英羽门和他们之间剩下的唯有仇怨而且是解不开的仇怨。</p>

各门各派忙着抵御魔道攻击,无暇也没精神来对付英羽门。</p>

但以后呢。</p>

武云昭不得不提前做准备。</p>

她是绝对不会让自己,让英羽门陷入被动的局面的。</p>

基于此,发展新的人脉是重重之重。</p>

而如何发展呢。</p>

武云昭继续对顾潜山道:“我要把这个传授经验的地方叫做授业堂。凡是有意来授业堂开讲座的修士,不管仙道还是魔道,我都给名额,给安排时间,帮忙做宣传。敢做这个的,都是大能,大能之后,都有身家。同时,愿意分享的,虽然目的不同,但基本上可以认为他们都是心胸不错的,到时候,大家内部交流多一些,自然而然就搞好关系了。”</p>

最新通知

网址已经更换, 最新网址是:yzwhub.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,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,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,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

目前上了广告, 理解下,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,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,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