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……总之,哥,要我说父皇那么多皇子中,你无疑是最优秀的,东宫之位、舍你其谁?我绝对力挺你。”朱桂这话说得豪情万丈,要说他二是二了点,但对老哥忠心耿耿,却是毋庸置疑的。
“这话你出去休要提起半个字。”
“那是自然,你真当我是傻子啊。”
“你还真就是。”
“哥,你绝对不是我亲哥!”朱桂不满地嚷嚷到。
看着兄弟二人一如既往的拌嘴,夏子凌觉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真是美好极了。朱标早死了几年,此时朱允炆才十岁,洪武帝看样子也不像正史那样直接就铁了心要传位给孙子。这样的话,皇子之间的争夺战,马上就要打响,未来的腥风血雨,绝对不是能够轻松应对的。
惠妃说的机会,果然很快就来了——
洪武二十年,云南平定已有两年,北元天元帝孛儿只斤.脱古思帖木儿近年来蠢蠢欲动,完全不遵守朱元璋当年放他回漠北时的约定,时不时率兵骚扰一下大明北方边境。当时北方诸王大多尚未就藩,脱古思帖木儿晋王那打一枪、燕王那再抢一把,两王以及边军都被蒙古鞑子惹毛了,纷纷上书请求洪武帝派军荡平北元。
朱元璋两年来失妻丧子,连番遭遇打击,心中正憋了一肚子郁闷,这送上门来的仇人正好让他泄泄火。
洪武帝本欲亲征,无奈被言官们拼死劝阻,再者他罢了丞相以后,所有政务都摊在自己身上,甚至连帮忙代理国事的太子都没了,他若亲征,大明朝这艘刚刚起锚的战舰就得搁浅,无奈之下亲征只得作罢。
洪武二十年,朱元璋点了冯胜为将军,傅友徳、蓝玉为副帅,开始了第五次北伐。
二十万大军果然不负所托,只用了半年时间,荡平辽东,劝降残元所剩最强的将领纳哈出,并俘获纳哈出手下军民二十四万余人,牲畜辎重无数。这么一场大胜,班师回朝之际,朱元璋却因有人挑唆冯胜瞒报马匹,又损失了濮英等不甚重要的小事,不仅没有封赏,反而没收了冯胜的帅印。
可叹冯胜戎马一生,立下战功无数,最终呈上一场胜战,却换来了主上的猜忌。然而,冯胜不知道,剥夺帅印是小,等待着他的最后结局是死亡,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。
他不会是朱元璋斩杀的第一个武将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。残元这根木棒上的倒刺拔出之日,才是大明朝武将们的集体丧期。在朱元璋眼里,这些恃战功而骄的老东西们,已经越来越失去从前的作用了,只会给他的子孙们增添无尽的麻烦。
由于冯胜被罢用,傅友徳也老了,于是到了九月,当朱元璋决定第六次北伐的时候,摆在他面前堪担主帅重任的人选已经不多了,思虑再三,朱元璋决定将帅印托付给——蓝玉。
☆、第50章 北伐誓师
洪武二十年九月,朱元璋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,延安侯唐胜宗、武定侯郭英为左右副将军,率大军十五万讨伐北元。出征前,朱元璋殷殷叮嘱,交代到——“倍道前进、直抵虏廷,肃清沙漠、在此一举!”
蓝玉从朱元璋手中接过梦寐以求的帅印之时,心中百感交集。他已经年逾不惑,并不年轻了。他的姐夫常遇春比他年轻十岁之时,便已经成为不世的名将,军中有“常十万”之称,即只要给常遇春十万人马,便无不可踏平之地。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,徐达和常遇春,一人擅长谋划全盘,一人擅长奔袭突击,立下了后人无法超越的功勋。
因此,在常遇春的阴影下活了太久,蓝玉纵然再出色,也只有被称为“常遇春”第二。伯仁(常遇春的字)是不可逾越的,这一点蓝玉心里很清楚,但是,伯仁却也有未完的心愿——那便是彻底踏平北元。这一个任务交给了他,放眼大明朝,如今有能力有机会完成这个任务的人,舍他其谁?!
如果此行成功了,他的名字将会载入大明朝名将的史册中,哪怕仍是无法逾越徐达、常遇春,最后的一击是由他来完成的,那便足够了。功成名就、千古流芳在此一举。蓝玉的心中其实激动万分,但是当他站在长江边上,双手接过朱元璋交托的帅印,面对千军万马誓师的时候,他却显得面无表情。
“上下同心、扫平残元,建立不世功勋”,诸如此类的话语他思考了很多天,最后却是咽进了肚子里。手下这十五万精兵,有佩服他的,自然也有对他心存疑议的。在更多的人眼中,他蓝玉得了帅印,不过是侥幸而已。徐达死了、常遇春、李文忠也死了,傅友德老了,冯胜被排挤了,因此,帅印才落到了他蓝玉手中。
这样的情况下,多说无益,只有用手中的长|枪,用决战千里的决心和不破元廷终不休的毅力来证明,他蓝玉,完完全全当得起“大将军”这个名头。
“出发!”蓝玉饮尽杯中清酒,将酒杯一摔,只说了两个字。这两个字便是今日誓师的全部内容,没有冠冕堂皇和鼓舞人心的话语,一切……他只需用结果来证明。
此次浩浩荡荡的大军中,有两位人物甚至比主帅还要引人注目。那便是——燕王朱棣和蜀王朱椿,这两人是洪武帝亲自为蓝玉挑选的前锋。让王爷担任前锋这样危险的职责,洪武帝当真是狠得下心来。不过静心一想,却也觉得正常,他朱元璋当年就是马上打下的江山,如今储君未立,你们不是有心争储吗?那便得拿出点真本事来给老子看看。他老朱的儿子多得是,大明江山总是不愁人继承的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朱元璋会挑选这两个儿子来试炼,是否表明了某些内心的倾向呢?
然而,对于皇上的这一决定,军中诸将面上不显,心中还是各有沟壑的。燕王与蜀王一个今年二十八岁,一个今年十七岁。燕王随军出征,已经不是第一次了,就藩七年,北元不时来北平骚扰,上几次北伐,朱棣也跟随傅友德、冯胜和蓝玉几位名将出征历练,虽然还嫩了点,老将迟暮的情况下,他来做前锋也不无不可。
而蜀王,除了两年前随傅友德大军南征云南时,任了个划水的监军,貌似没什么经验。着他做前锋,似乎还不如让晋王担任此职的好。尤其是看到他身边所带副将的时候,大家更觉得蜀王此行恐怕又是来划水的吧。
燕王此行,带了左右副将两名——朱能和张玉(1),均是武孔有力之人。而蜀王挑选的两名副将——沐晟和夏子凌,沐晟倒是军中勇人一个,年纪虽轻,不容小视,但是另外那个风吹就要倒的家伙,到底是个什么鬼啊?
其实,对于朱椿的选择,夏子凌也颇为无奈。大军出征,前锋可随意在军中挑选副将,蜀王点他做副将的时候,夏子凌便出言拒绝道:“王爷,您挑个武力值高点的不行吗?您看我这样子,您带在身边不嫌寒碜,我自己都不好意思。”
朱椿面露不耻,“你就这点出息?”
“……我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。您若实在无人可用,我帐下倒是有个叫王四的,还算是勇猛善战。”此番出征,洪武帝专门把在中都阅武的朱椿叫了回来,明显有试炼之意,夏子凌觉得是个好兆头,可不能白白浪费了大好机会。
“本王自己就很勇猛善战了,还须要何人相助,就你了,别给我磨磨唧唧的。”
“……”自信是好事,可是自信到自恋就不太好了。朱椿虽然厉害,也要看看对手是谁啊,如果两拨竞争对手放在一起比试,朱椿应当能和燕王战个平手,沐晟随便挑朱能或是张玉,也能战个平手,但是自己呢?夏子凌左右打量朱能和张玉那身板、那气势,觉得自己貌似不管挑谁,都没有半分胜算。
但是……蜀王心意已决,他也没有办法,幸好他脑子还算好用,又有蓝玉那个私下里偏心蜀王的主帅,但愿此行能有些收获吧。
出征当日,送行的人里也有周庭。
因为呈上火铳改善之法和实物,虽然离明末的火绳枪还有些差距,改善的火铳射程增加了五六倍,威力也大有长进,洪武帝一看心下大喜,当即便把周庭调回南京,出任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,继续研究改善火铳之事,决心要把这新型火器发扬光大。
于是,今日为大军饯行的人中,周庭作为主司军队火器后勤供应的官员之一,也列在其中。
“梓昱兄,此去北伐,我不知能否有命归来,倘若战死沙场,还劳你不辞辛苦,继承小弟的任务,在蜀王身边提点一二。”
网址已经更换, 最新网址是:yzwhub.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,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,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,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
目前上了广告, 理解下,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,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,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